1. 抖音與私隱
2. 後脫歐時代的英磅眨值
3. 社會資本與武漢肺炎疫潮
近二三十年,隨自由貿易、人口流動、普世價值之發展,全球化已成難以質疑的政治正確的信仰。從宏觀經濟學最基礎的比較優勢理論角度看,一個國家儘管在各個生產領域都有絕對優勢,都應該於較為劣後的國家做交易,最終達至各國受惠。美國有絕對能力生產高質的醫護級口罩,中國口罩產量佔全球一半,恰恰符合教科書上的比較優勢之說。世界或對資本主義有各種不同看法,但不論是西方文明國家、中國、伊斯蘭世界還是東南亞發展中國家,都會以國際銀行的網路清算交易,也絕對不會因為政見各異而燒掉美金,這也說明現今全球經濟金融如何水乳交溶……(繼續閱讀)
今年香港政府特別為中小企提供款額達200億港元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支援,為中小企作借貸擔保,方向正確。畢竟在香港,98%企業為中小企,受僱於中小企的人數達130萬人,佔全港僱員總數近一半。但這終究只是一時之法。(繼續閱讀……)
3月底,陽光普照,但陰霾未散。香港政府支援中小企的政策仍未正式出台,令人擔心。相較其他富裕市場經濟體之政府乃至新加坡政府的表現,中小企當下承受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顯然還未令香港政府認真關注,其相關政策只聞樓梯響,香港政府真正落場與中小企並肩作戰之日仍未到來(繼續閱讀……)
疫潮下,值得大家擔心的再不只是病毒之傳播速度與範圍,隨疫潮而來的經濟嚴寒同樣是大問題—畢竟,疫潮早晚會過去,但經濟能否在短期內復甦,基層生計艱難處境會否長期延續,卻成懸念。世界各地媒體都在報導武漢肺炎如何衝擊全球經濟體系與供應鏈,並猜想疫潮會否引發新一輪環球金融危機,甚至有媒體指,經過疫潮後,中國將會失去「世界工廠」地位,全球政經秩序或會被大洗牌。換言之,武漢肺炎危機不只是公共衛生問題,也是經濟問題。(繼續閱讀…)
武漢肺炎疫潮下,人心惶惶,病毒固然是社會恐慌成因,但隨疫潮而來的經濟寒冬為社會所帶來的經濟壓力也不容忽視。今年年初,香港特區政府宣讀十五年來首份赤字預算案,其內容一大重點,便是推出新政,支援對香港經濟至為重要的中小企,使之能步過經濟嚴寒。(繼續閱讀…)
武漢肺炎肆虐香港,全城瘋狂搶購口罩。一聽到有店舖賣口罩,市民便會日以繼夜地排隊,市場需求有增無減。 相較鄰近澳門,台灣,果斷採取一連串防疫措施,不惜工本全球撲口罩,建立口罩生產線等,有效確保口罩供應穩定,保障市民基本生活條件。香港貴為國際大都會,政府至今仍然採取「緣份到了,自然有罩」的佛系態度,不禁令人失望。政府只沿用「價低者得」的招標方式採購口罩,最終特首公開承認採購口罩「唔係好成功」,更呼籲市民如非必要不用戴口罩,引起一片嘩然。 (繼續閱讀……)
武漢肺炎持續,不少公司相繼推行在家工作(WFH)。近日,6名恒生銀行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簡稱MT)被發現趁在家工作期間,相約一同行山,更把其合照放上社交平台Instagram,最終被公司發現。事件在網上廣泛流傳,更被不少網民起底改圖,恒生的金漆招牌慘被改成「行山銀行」。不少人批評,他們貴為公司管理培訓生,將來更可能成為管理層班底,理應自律。撫心自問,天下間有哪一個打工仔未曾返工蛇王偷懶?……(繼續閲讀)
尊重產權﹑方便營商、銀行體制跟國際接軌,是商業社會發展基石。從這點看,可以見到,澳門商業社會似乎仍未練好基本功,澳門的國際金融中心夢仍然遙遠。不過在中國武漢肺炎疫潮一役之中,澳門政府控制人流﹑供應口罩﹑安排停課、暫停賭場營業﹑制訂惠民融資政策的表現遠較香港政府應對奪目,這似乎也說明,澳門角色轉型亦非永遠不可觸碰的夢,畢竟世事如棋。(繼續閱讀……)
中國武漢肺炎疫潮爆發後,口罩再次成為香港人生活必需品,這是令人神傷的事。但提起口罩,我們其實可以延續早前有關科學園與數碼港和香港創新產業發展關係的討論。事緣有香港創新界朋友推介NASK口罩,理由有二:一為配帶舒適,二為香港製造。筆者Google 一下NASK口罩的背景資料,發覺NASK口罩之研發不失為有助了解香港創新產業生態的有趣案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