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能否成为新国际金融中心? —经济分析补遗(上)

于香港时局纷乱之际,社会舆论吹起新风,指澳门或会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在2019年12月17日,《大公报》文章引用澳门中华总商会主席马有礼的说法,指「澳门可以吸引内地有实力的企业来设立总部,通过澳门开拓国际市场。除了国家对澳门建设葡语系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的支持以外,澳门具有自由港、低税制、无外汇管制、政局稳定、银行体系健全、完善的金融监管法制等优势,这些是澳门发展国际金融业的独特竞争力。」(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渣打银行还是利物浦,是2020年英超联赛的获胜者?

2009年,笔者恰好是渣打银行员工。 我对利物浦赞助的唯一感觉是: “天啊,我的年终奖金不见了” 。 可能很多人回想起那一天,跟我有近似的感觉,因为当年银行业的总薪酬大部份由年终奖金贡献。 但今天,我对赞助的感觉是: “渣打银行是最近利物浦主导全球足球时代的大赢家”。 渣打银行如何预见利物浦将在10年后获得欧洲冠军联赛冠军并有机会获得英超联赛冠军呢?(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

数码港与科学园的未来 (三):何为香港创新发展核心议题?

我们或可稍为抽离一点,问:在香港创新产业发展进程之中,数码港与科学园合并与否,是否真会影响大局?认为这非关键的论者,至少可提四个理由:第一,近年有关香港创新产业发展的讨论,已不再仅仅围绕数码港与科学园的未来发展问题。早在2017,前香港大学校长﹑著名科学家徐立之在专访谈的,是有机会成为「香港区内最大型创科平台」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

疫潮下的「香港制造」—从纳米口罩看香港创新产业生态

中国武汉肺炎疫潮爆发后,口罩再次成为香港人生活必需品,这是令人神伤的事。但提起口罩,我们其实可以延续早前有关科学园与数码港和香港创新产业发展关系的讨论。事缘有香港创新界朋友推介NASK口罩,理由有二:一为配带舒适,二为香港制造。笔者Google 一下NASK口罩的背景资料,发觉NASK口罩之研发不失为有助了解香港创新产业生态的有趣案例。 (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

为何下雨收伞?也谈「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的几个要点

为支持香港中小企业应对当前政治社会事件,以及在当前环球经济环境下遇到的业务挑战和资金紧拙,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去年第四季设立银行业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下称” 协调机制”),旨在鼓励银行按照《香港企业财务困难处理守则》,对遇到财政困难的中小企客户抱支持态度,加强与客户沟通,不会贸然撤贷或采取其他影响客户业务运作的信贷行动。协调机制成员除金管局外,亦包括银行公会,主要银行和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 2020年1月20日,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FinMonster将重点向读者简介(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

数码港与科学园的未来 (二):合并的神话

总会有人说,合并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economies of scale)。经济科教科书会说,1988年,香港电话有限公司所以会与大东电报局合并为香港电讯有限公司,其中一个原因是为「达至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支持数码港与科学园合并的论者会说,合并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资源会更易被运用得宜,香港创新产业发展最终会受益。不过,合并并非总是美好童话故事的开端。 (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

无现金社会——有何不可?

香港反修例运动持续,社会上有人士鼓吹市民罢用八达通,以抵制港铁公司。然而,香港大部分交通工具,除的士外,八达通似乎是唯一的电子付款方式,否则只可使用零钱。事实上,这可带出几个问题:香港电子付款方式多元,不限于信用卡、Apple Pay 、支付宝等,为何交通只「行」于八达通?同时,香港作为先进城市,许多小商店、小贩仍只收取现金,似乎未见「无现金社会」的蛛丝马迹?而随「转数快」正式推出,香港似乎迈进了一大步,但它是否足以与邻近地区看齐呢?外国的经验又是如何? (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