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困境與香港金融科技未來發展(二): 香港金融管理局之美好願景

香港金融管理局白皮書“Alternative Credit Scoring of Micro-,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建議,為解決中小企貸款問題,應建立系統,收集有關中小企營運與業務的數據,以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進而增加貸款提供者的誘因,降低中小企借貸門檻。

顯而易見,在現今時代,data is king,這是近年金融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積壓已久的中小企融資困難問題漸受重視的重要脈絡。處於香港近鄰的大灣區,早便已有值得香港效法的案例。在2020年初,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台成立,這個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等技術,方便中小企融資,據稱中小企只需十分鐘,便能取得上百萬貸款

從大灣區發展趨勢角度看,香港惠及中小企的金融科技僅處於只聞樓梯響的討論階段。上述白皮書認為,應當收集的數據主要可分為兩類,一為交易數據,二為非交易數據。所謂交易數據,實指與現金流動相關的數據,當中包括銀行戶口﹑銷售系統﹑供應鏈系統﹑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所寄存的現金流動數據。非交易數據,則泛指有助評估借貸者信用的各類資料,當中包括第三方評估報告,個人信貸資料,心理測驗結果,能夠顯示借貸者業務成就之資料。

白皮書中間部份有關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分析與建議,便是建基於數據收集成效之上。

也在白皮書發表的同月,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發表博客文章〈香港金融科技發展之旅的下一站〉,這其實是余偉文在香港金融科技周的演辭。這篇演辭強調數據之收集,是香港未來金融科技發展的重點所在。余偉文如此描繪解釋資訊不對稱問題的未來發展藍圖

「因應香港銀行業在數據應用方面的障礙,我們將構建一項新的金融基建設施——『商業數據通』(Commercial Data Interchange)。建立『商業數據通』的目的,是讓數據所有者(data owner)可以按其意願將自己的『數碼足跡』與銀行分享。將來,銀行與數據提供者(data provider)只須統一對接『商業數據通』,即可安全有效地共享數據,脫離繁瑣的「一對一」模式。

金融機構和數據提供者連接本身的系統到「商業數據通」後,企業能授權自己的服務提供者(如公用事業公司、付款系統等)透過這個平台向銀行提供有關數據。在企業同意下,銀行就能有效率地直接獲取企業的數據,從而為客戶提供最適切的服務,或進行更精確和客觀的信貸評估。」

這是美好願景,但在香港如何能夠實現? 在下一篇文章,我們會探討這一點。

延伸閱讀:中小企困境與香港金融科技未來發展(一): 貸款市場之資訊不對稱問題

延伸閱讀:中小企困境與香港金融科技未來發展(三): FinMonster 之實驗模式


FinMonster相信,企業的存在意義,最終是為改變世界﹑令世界變得更美好,金融業的本份,便是忠實地為企業提供各種融資服務﹑為創造社會效益的企業提供堅實後盾,而非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先。基於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嶄新﹑屬世界前沿的融資平台,串連企業與銀行,致力為企業提供更美好的銀行體驗,務求令各種社會理想得以被實踐﹑成為眾人生活一部份。FinMonster既快捷地為新創企業與中小企搜羅融資最佳利率,亦為香港各間銀行配對合適客戶。詳情可見我們網頁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