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連登帖文大聲疾呼:「警世上海商業銀行係台資 唔好裝修!」 這其實是個警世故事。故事告訴我們,香港人應該多熟習香港歷史。在近世中,中國風雲變幻,於因緣際會下,香港成為五湖四海聚攏的英雄地,在港事物背後都不乏跨地域的複雜身世。若缺這種香港本土史意識,單從名字下定論,其實很不智,正如我們不會因為匯豐全名—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上海」二字,便認定這是中資銀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究竟有幾國際,似乎一直不為大眾所熟識。此後我們會以系列形式,向大家介紹香港各間來自世界不同地方﹑有不同故事的銀行,從金融業角度,看香港如何面向世界﹑接連世界。
回歸正題,上海商業銀行(上商)的發展史,猶如中國近代風雲變幻的小縮影。上海商業銀行的創辦人,是陳光甫。他在1915年於上海開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上商儲蓄),這不單是上商的母公司,更是中國第一間民營銀行。在2019年10月,明報的一篇專欄文章說:「那些在招牌上寫上簡體字的銀行,沒有一家比上海商業銀行更加正統……說正統,是因為它的母公司、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歷史長達104年,比『新中國』還要長。」
當年上商儲蓄提供種種嶄新服務,非常破格,為當代中國開金融創新開先河。上商儲蓄服務包括:一,開辦倉庫,提供貨物抵押放款服務;二,開闢國際滙兌業務。參與營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股東,都是當時中國精英,當中包括盛宣懷(洋務運動代表人物)的遠房親戚莊得之,光復會成員與民國財政部官員王曉籟,後來宋慶齡之弟宋子文﹑宋靄齡之夫孔祥熙﹑實業家榮宗敬也有加入。至今榮氏家族仍是上商儲蓄的大股東。
受中國動蕩時局影響,上商儲蓄的發展經歷頗多波折。在1950年前,上商儲蓄於中國各地以及香港均有開設分行,上商為上商儲蓄的香港分行。1950年之後,有見於中國大陸政權易手,民國政府遷台,上商儲蓄做了兩個重要決定:第一,在1950年,上商儲蓄以上商名義在港註冊, 章程可以在金管局找到,使之成為香港銀行。至今,在香港近160間持牌銀行(licensed bank)當中,只有約11間成立於1910年代至1950年代之間,上商可算是香港老字號銀行;第二,上商儲蓄於1954年在台灣重新註冊登記,並在1965年於台灣正式復業。
現在上商於本港、內地及海外設有超過50間分行,業務網絡遍及英國、美國及上海、深圳等地。有趣的是,上商回到發源地上海開設分行之時,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卻將之列為「外國及港澳台銀行分行」,其中國銀行色彩已隨時移勢易而褪去。
上商的世界連繫,在陳光甫時代早種。陳光甫的朋友之一,是前美國財政部部長助理懷特(Harry Dexter White)。於重建國際貨幣秩序的布雷頓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裡,懷特因提出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方案而享負盛名,他其實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背後的重要奠基者。在下一篇,我們多談一點陳光甫的生平,以及他與香港的情緣。
延伸閱讀:中國眼中的「非中資銀行」-上海商業銀行的故事歷史篇(下)
FinMonster相信,企業的存在意義,最終是為改變世界﹑令世界變得更美好,金融業的本份,便是忠實地為企業提供各種融資服務﹑為創造社會效益的企業提供堅實後盾,而非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先。基於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嶄新﹑屬世界前沿的融資平台,串連企業與銀行,致力為企業提供更美好的銀行體驗,務求令各種社會理想得以被實踐﹑成為眾人生活一部份。FinMonster既快捷地為新創企業與中小企搜羅融資最佳利率,亦為香港各間銀行配對合適客戶。詳情可見我們網頁及Facebook專頁。
(文章屬FinMonster擁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拷貝或擅自利用超連結作商業用途)
即睇:上商在香港提供的企業服務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