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有人說,合併可以帶來規模經濟效益(economies of scale)。經濟科教科書會說,1988年,香港電話有限公司所以會與大東電報局合併為香港電訊有限公司,其中一個原因是為「達至規模經濟,降低成本」。支持數碼港與科學園合併的論者會說,合併會帶來規模經濟效益,資源會更易被運用得宜,香港創新產業發展最終會受益。
不過,合併並非總是美好童話故事的開端。九鐵與地鐵在2007年合併之前,「兩鐵合併弊多於利」是校園常見辯題。早在2002年,香港著名評論人盧峰便曾發表文章〈兩鐵合併對乘客弊多於利〉。在文章之中,盧峰明確指出,令產業發展天天進步的重要推力,是競爭﹑選擇,而非隨合併而來的「獨大」﹑「成本效益」。盧峰寫道:「政府倡議的兩鐵合併計劃卻把兩家市場上的主要經營者合而為一,這不僅令原來鐵路服務上的競爭完全取消,更削弱了整體的公共交通服務之間的競爭性,減少了乘客在服務上的選擇。像這樣的計劃不是弊多於利又是甚麼呢?……如對公用事業素有研究的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副教授林本利先生較早前指出,即使兩鐵合併可以提升效益,但由於合併後的新公司享有壟斷優勢,它不一定將成本效益改善的好處透過減價或其他優惠回饋乘客,本地很多公用事業收費高企就是最佳的例子。」他甚至指,「九鐵跟地鐵是兩套截然不同的系統,事實上九鐵內部也有好幾套不同的鐵路系統。 即使把兩鐵合併,基於各自的系統不同,對提升營運效益的幫助不大,也難以大規模節省人力或其他資源。」
有趣的是,按2010年報導,「根據港鐵的統計數字,鐵路服務延誤超過八分鐘的事故,自○五年起持續減少,但兩鐵於○七年合併後,事故反而有回升趨勢。」。何以兩鐵合併之後理論預測失準﹑效益不似預期,是很好的研究題目。數碼港與科學園的合併,可能產生一個亞洲最大的科技園,但中間需要考慮各自的定位,資源如何分配,會否令各自的競爭動力減退必需審慎考慮,下一篇文章我們再詳細探討。
延伸閱讀:數碼港與科學園的未來 (三):何為香港創新發展核心議題?
FinMonster相信,企業的存在意義,最終是為改變世界﹑令世界變得更美好,金融業的本份,便是忠實地為企業提供各種融資服務﹑為創造社會效益的企業提供堅實後盾,而非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先。基於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嶄新﹑屬世界前沿的融資平台,串連企業與銀行,致力為企業提供更美好的銀行體驗,務求令各種社會理想得以被實踐﹑成為眾人生活一部份。FinMonster既快捷地為新創企業與中小企搜羅融資最佳利率,亦為香港各間銀行配對合適客戶。詳情可見我們網頁及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