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文虚拟银行困难重重,本文将探讨虚拟银行为何要迎难而上。虽然香港企业科技发展未明,但银行毋需气馁 。事实上,虚拟银行胜于电子银行的地方在于其集合背后集团的服务链。渣打率领的SC Digital Solutions表示,虚拟银行将融合伙伴独有的电讯、娱乐和旅游服务,于零售金融服务和产品共同推出市场,提供个人化客户服务; 中银香港合营的Livi VB也将采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智能风险建模等顶尖的科技技术,创建简单易用、无缝安全的数码生态系统。
回顾外国,不同虚拟银行杀手锏各异。英国的Revoult 提供免费国际汇款、设立财务预算、即时过数,更可以购买加密货币。德国的Fidor将其利率与在facebook的「like」数目挂钩,吸引客人。内地阿里巴巴也透过旗下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分析资料,为用户建立信贷评分,以此为客户提供不同产品。用户信用评分愈高,借贷消费就愈容易。因此,有行内人士指出,金管局推出虚拟银行,主要从金融创新着眼,与科创机构和外国企业合作。
虚拟银行便捷性高、成本低、利率高、服务多元,或颠覆传统金融银行产业,使银行演变成一种简单省时「行为」,而非一个实体「地方」,同时别于电子银行提供不同具竞争力服务。有趣的是,在20世纪推崇社会企业良心文化下,虚拟银行大力推动普及金融——让社会各个阶层平等享受金融服务。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于2005年提出普及金融,冀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惠及被传统金融忽视的弱势社群,如城乡贫困群体、中小型企业。虚拟银行若发展蓬勃,充分利用科技的优势,文首提及的「银行势力歧视穷人」便可消失殆尽。例如美国的全球发展实验室利用大数据贷款给想贷款创业或自给自足的穷人,舒缓社会阶级僵化。
虚拟银行是否「有用于民」,就看它能否「物尽其用」,充分利用科技解决文首提及的银行痛处。进一步思考,我们要解决的纯粹是技术问题,还是体制问题?若是体制问题,虚拟银行能否「物超所值」,一石二鸟?但如果虚银没有带来新的价值,而几乎每个香港成年人皆有传统银行帐户,甚至电子帐户,那我们为什么要「为虚而虚」?然而, 无庸置疑的是,只要有任何公司能有系统地处理以上的银行痛处,不论它是实体银行还是虚拟银行,中资背景还是英资背景,都是强势崛起的独角兽。在未来的日子,香港虚拟银行将何去何从,能否过关斩将,杀出一条生路,还请大家拭目以待。
FinMonster相信,企业的存在意义,最终是为改变世界﹑令世界变得更美好,金融业的本份,便是忠实地为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为创造社会效益的企业提供坚实后盾,而非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先。基于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崭新﹑属世界前沿的融资平台,串连企业与银行,致力为企业提供更美好的银行体验,务求令各种社会理想得以被实践﹑成为众人生活一部份。 FinMonster既快捷地为新创企业与中小企搜罗融资最佳利率,亦为香港各间银行配对合适客户。详情可见我们网页及Facebook专页。